2018/12/28 上午9:27:28 星期五
新聞熱線:0577-67898890 廣告熱線:67810777 | 關于我們 | 舊版
您當前的位置 : 文成新聞網  ->  新聞  ->  深度報道  ->  熱點關注  -> 正文熱點關注

以水破題實現“五水共富”(三):保護水生態 讓“大水缸”綠水長流

發布時間:2023年10月31日 來源:文成新聞網

  文成新聞網訊(記者 陳秀秀 魏為強 朱偉)以水為媒,借水行舟。近年來,文成立足特色水資源優勢,讓生態“好水”變成共富“活水”。本次的《以水破題實現“五水共富”》系列報道,一起跟著記者沿飛云江溯源而上,看看文成如何保護水生態,讓“大水缸”綠水長流。

  水是人類的生存之本,關系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如何構建人水和諧共生關系,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峃口鎮給出了保護“大水缸”的經驗與做法。

  峃口鎮90%以上區域都處于一、二級水源保護范圍內,是“溫州大水缸”的入水口——趙山渡水庫引水工程的上游,護水責任重大。

  “峃口鎮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五水共富的戰略要求,通過拆除違章治污來提亮生態底色,先后拆除了1.5萬平方米的涉水違建,鋪設排污管道將近1.6萬米,新建污水處理設施有13座,實現了全鎮污水全收集全處理,通過水體的治理展現生態魅色。2022年用了45天時間,提前一年半完成了全域范圍內90人、17間房子的一級水源保護地生態搬遷工作!睄N口鎮副鎮長葉慧君介紹道。

  葉慧君直言,想要守護好一缸水光靠干部管很難,更重要的還是加強宣傳,干群合力才能鞏固護水成果。由于峃口鎮處于一級水源地,守著600萬人吃的大水缸,身處水源地有義務去保護它。

  沿飛云江而上,記者來到了雙桂鄉,這里正在進行污水管網改造。據悉,雙桂鄉給水管網改造工程合計新建給水管總長15847m,新建污水管總長8676m,新建雨水管道668m,工程包含管網配套工程、路面拆除、修復工程等。通過收集處理污水,確保支流沒有污水匯入飛云江。

  村民們告訴記者,村里的桂新路是二十幾年前村民們自費造的,因地勢較低,一到下大雨,道路積水嚴重,大家都希望工程早日完工。

  污水管網的改造提升工程是全縣各鄉鎮治水的重要手段。在巨嶼鎮,除了完成城鎮管網改造,還通過靚水景、民間河長制等手段來保護大水缸。

  巨嶼鎮副鎮長謝瑞強說:“今年我們新建了一個污水處理廠的尾水深度處理和復合生態濕地的工程,讓尾水凈化更為高效。今年對完工的景觀堰壩重建工程進行了驗收,該工程是我鎮飛云江生態的地理地標工程,在恢復保護水環境的同時,也很好地發揮了親水景觀的效果。在全民參與河長制的工作中,我們還發展了30余位民間河長,各村的志愿者也主動加入護河行動中!

  除了發揮人力治水,科學監測水環境體現了現代科技的力量。最后一站,記者來到了珊溪水庫水源監測站。

  據溫州生態環境局文成分局環境監測站站長胡鏈介紹,平時會通過自動分析站對水質進行實時監測,每天6組數據,確保最大程度上對水體進行監測。也會通過人工采樣分析,確保水質良好。

  據悉,像這樣的自動監測站全縣有4座,接下來還要加大力度建設,最大限度確保飲用水源地的環境安全。胡鏈說:“目前縣里對自動監測網絡建設投入力度較大,近三年內要投入4000多萬元建設自動監測站。待設備投入使用后,可以實時看到空氣、水的質量,并且能實時對外發布,一旦有問題就能及時去處理,以此確保環境質量!

  保護水生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文成以水破題實現“五水共富”,接下來將繼續保護“大水缸”,持續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確保文成經濟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總監制:黃金杰監制:陳葉靜責編:趙海鎮編輯:項露露
點擊排行

關于我們 | 廣告合作 | 聯系我們 全站導航

  • 相關鏈接